腦中風/ 圖文版: 中風之後…康復者志明的故事
腦中風是大腦組織因為顱內出血或者缺血導致的病變。當腦血管發生阻塞或顱內出血,腦部局部的血液供應中斷,該部份的腦細胞及組織就會喪失功能或壞死,引發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,身體機能不能正常運作。香港中風患者中,接近八成屬於缺血性中風,又稱「腦梗塞」。
「急性缺血性中風」康復者個案
志明和JUDY結婚22年,大家都熱愛運動,志明每周都踢足球。
人物 | 志明,55歲。生活規律、注重健康又熱愛運動。從未想過中風會毫無先兆臨到他身上。他在緊急關頭於重點醫院接受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,才得以從鬼門關回頭。 |
症狀 | 忽然口舌不清、天旋地轉,手腳僵硬、肌肉無力,再下來部份腦血管栓塞導至半身癱瘓,有生命危險。 |
志明和JUDY結婚22年,大家都熱愛運動,志明每周都踢足球。
療法 | 病人深夜十二時電召救護車往急症室,但單純的「旋轉式頭暈」不足以確定病情,錯過了「黃金三小時」在靜脈注入溶血劑的時機。在觀察七小時以後,病人九成後腦血管栓塞、半身癱瘓。重點醫院的透視微創醫生以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,打通病人後腦血管,救回一命。 |
中風後的物理治療包括語言、職業等訓練,持之以恆對康復很有幫助。
康復 | 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過程需個多小時,病人局部麻醉。手術後病人要接受約三個月之物理、職業及言語治療。志明勤於練習,慢慢重拾自理能力,回到正常生活中。 |
發病數字
腦中風在內地和日本被稱為「腦卒中」,是香港第四大致命死因。平均每天有60人中風,每年約3,400人因腦中風死亡。在內地及台灣,因腦中風死亡的人數穩佔第二及第三位,僅次於惡性腫瘤,且有愈來愈年輕化跡象。
透視微創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
溶解藥若不成功,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可用機械方法,以吸管將凝固的血栓吸出來。
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比靜脈注射溶血劑有其優勝之處,它可以延長中風病人的急救治療時間,由「黃金三小時」延長至六小時。溶解血栓藥物份量減少,但更能溶解更多血栓。若靜脈注射溶血劑能溶解約四成血栓,那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則能溶解約七成血栓。血栓溶解可減低腦組織壞死的機會,超過2/3中風病人對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有良好反應。
* 文章經康復者同意刊於本網頁,披露相關資料有助進行公眾健康教育,未經本網頁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。
個案摘要
志明和JUDY結婚22年,大家都熱愛運動,志明每周都踢足球。
55歲的志明和太太JUDY特別注重健康,奉行均衡飲食又熱愛運動。志明逢周日踢足球,JUDY則是長跑愛好者,兩人結婚22年,習慣計劃未來,更打算提前退休去遊山玩水。規劃生活令他們充滿幸福感,只是沒想過「意外」會突如其來。
令他們措手不及的晚上,兩人如常九時就寢。到了深夜十二時,志明忽然狀態異常。「半夜上洗手間,回到床上即天旋地轉。坐不牢、將晚飯吃的吐了一地,說話發音完全不清楚,直覺是中風了。」志明回憶說。
JUDY在老人院舍工作,常處理突發事件。先生病況未明,她馬上撥999召救護車求救。到了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,志明除了旋轉式頭暈,並沒有其它確定是中風的徵狀。急症室醫生只能繼續觀察,無法即時給予針對中風的藥物。
中風中心主任梁慧康醫生指部份中風徵狀和某些疾病雷同,有需要確定才施救。
威爾斯親王醫院中風中心主任梁慧康醫生表示:「旋轉式頭暈不足以確診中風,因為內耳失衡,表徵同樣是旋轉式頭暈。」由於未能界定是否中風,急症室醫生無法替志明在「黃金三小時」內注射靜脈溶血劑,也難以舒緩愈發嚴重的「急性缺血性中風」病況。
「病人差不多早上六時開始無力,這是很嚴重的病徵。因為乏力和癱瘓,一定不是內耳原因,我們擔心是後循環中風。」梁慧康醫生指「後循環」是一條供應腦幹的血管,腦幹是兩邊大腦集結所有神經線必經之路,呼吸、心跳都靠腦幹調節。 早上八時,志明除了半身癱瘓,眼睛無法轉動、喪失吞嚥能力。被緊急送往手術室,診治過程中發現心律不齊、心房及心室沒法協調收縮,相信是心律不齊導致血塊於心臟形成,是「心原性缺血性中風」。
余俊豪教授指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是當時唯一能救治志明的方法。
「透視微創治療基金」網頁記者
香港中文大學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余俊豪教授
注射靜脈溶血劑和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有何區別?
注射靜脈溶血劑要在「黃金三小時」內進行,才有效溶解阻塞在大腦血管中的血栓。若錯過了「黃金三小時」的下一步急救方法,就是以介入放射技術進行「腦動脈血栓溶解治療」。